控制系统

为了高效运行,任何组织都必须实现“稳态”。这个词用来描述一种情况,即组织适应其环境并继续进行正常运营活动。在人类层面,我们适应炎热或寒冷的天气而继续生存的能力就是“稳态”的一个例子。在组织层面,IBM从全球领先的计算机硬件制造商转变为软件咨询公司的转变可以作为“稳态”的一个例子。IBM改变了环境的变化。控制过程通过以下方式努力实现这种稳态:

反馈原则

世界上所有的控制程序都基于简单的反馈原则。这意味着这些过程不断进行双向通信。每当通信表明偏离预设标准时,就会启动纠正机制。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恒温器如何控制温度。恒温器设计用于保持给定温度,比如说18摄氏度。因此,恒温器持续测量其自身行为的结果。如果温度高于或低于定义的温度(18摄氏度),就会启动纠正措施,从而维持稳态。

确定指标

对于恒温器来说,确定指标要容易得多。然而,组织流程更为复杂,需要更复杂的指标来了解现状。以呼叫中心为例。目标多种多样,有时甚至相互冲突。呼叫中心的目标是在最大速度下处理电话,以确保代理和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需要维护客户服务和质量参数。如何用单一指标定义这种情况?不可能,因此需要复合指标。然而,原则是相同的。这些数字被监控,并像恒温器示例一样启动纠正过程。

避免冲突指标

虽然这看起来显而易见,但必须确保指标不能冲突。否则会导致混乱和无序。但当组织成长为跨国公司并在多个大洲开展业务时,这一点并不总是那么明显。必须有一个单独的过程来确保组织的所有部门都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发展。

减少人为偏差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确保反馈是无偏见的,并且是对实际状况的真实反映。例如,如果经理报告下属的表现,经理可能会歪曲事实,整个控制过程就变得毫无意义。如果经理可以操纵指标,他们就可以操纵整个控制过程。

以新加坡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为例,他把亏损隐藏在一个待定账户中,最终导致整个银行倒闭,因为该过程未能确保自动化控制。

减少时间滞后

反馈过程的理念是为了采取预防措施。因此,反馈时间应尽可能短。如今,实时系统可供管理者监控指标,并在事情发生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这样可以最小化可能造成的损害。

相关文档

**

**

下一篇

上一篇

**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