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低端和中端市场
事实证明,许多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服务于低端和中端市场。换句话说,与普遍的看法相反,跨国公司发现,服务于这些市场段比仅仅专注于高端市场更有利可图。
日本汽车企业在许多新兴市场(如印度)专注于高端市场的经验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未能在这些市场取得成功,日本汽车巨头开始将目标转向低端和中端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采取并购路线
西方跨国企业对许多新兴市场的僵化官僚体制和政治干预感到担忧,这使得他们不愿意扩大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通过合并或收购当地企业进入市场。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来自当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更熟悉当地的官僚体制,因此他们的熟悉和知识可以被用来应对近年来许多新兴市场经历的政策瘫痪和僵局。
另一个优势是,当有机增长不再可能或可行时,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这种策略实现无机增长。
展示承诺并派遣高级人才
通常情况下,许多跨国企业并不像对待发达国家那样认真对待新兴市场。这意味着他们不会派遣高绩效者和高级管理人员来负责这些国家的运营。
其结果是,他们面临缺乏人才来指导这些国家的运营的问题。当然,对于来自西方的许多外籍人士来说,在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工作和生活是困难的。然而,这不应阻碍他们展示承诺。
说到承诺,许多西方跨国企业会在两三年内失去对新兴市场的兴趣,特别是当回报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时。由于政治风险和社会壁垒阻碍了它们的增长,许多西方跨国企业会选择退出或出售其股份。
关键点在于,由于西方跨国企业拥有雄厚的资金,至少保持五年的时间是有意义的,并且除了展示承诺外,还应实现派遣顶尖人才的目标。
结论
跨国企业别无选择,只能扩展到新兴市场,因为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已经放缓至约2%,而即使是表现最差的新兴市场也报告了5%的增长率。
因此,跨国企业需要遵循的策略包括上述策略的组合,以及更多地关注下一个“突破性国家”,如越南、阿尔及利亚和墨西哥。至于西方跨国企业如何适应这些国家的本地条件,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