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end Discount Model: 缺点
股息折现模型也存在不少批评。虽然有人认为它是不可争议的,并且没有主观性,但最近的学者和从业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
最近的研究揭示了被认为是完美估值模型的一些明显缺陷。
本文的重点是理解这些缺点。这将帮助我们了解何时不应使用股息折现模型。
-
有限的应用范围: 该模型仅适用于成熟、稳定的公司,这些公司有持续支付股息的可靠记录。乍一看,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有一个很大的权衡。专注于股息的投资者往往会错过高增长的公司。
高增长公司,按定义,未来面临许多机会。他们可能希望开发新产品或探索新市场。为此,他们可能需要比手头更多的现金。因此,这些公司无法负担支付股息的奢侈。因此,这些公司会被过于关注股息的投资者忽略。
例如,遵循股息折现模型的投资者永远不会投资于像谷歌或脸书这样的公司。即使是全球巨头微软直到最近才开始支付股息。因此,根据股息折现模型,这些公司根本无法被估值!
许多投资者更愿意采取另一种方法。他们试图预测成长型公司将何时真正发展成为成熟稳定的业务并开始支付股息。然而,这极其困难。
当我们尝试预测到未来更远的时间时,预测变得越来越风险。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股息折现模型的应用范围有限。
-
与收益无关: 另一个主要缺点是股息折现模型隐含地假设派发的股息与收益相关联。这意味着较高的收益将转化为较高的股息,反之亦然。但在实践中,这几乎从来不是这样。公司努力维持稳定的股息发放,即使它们的收益出现极端波动。
曾经有过公司在借款的同时维持股息发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这是资源的错误利用,支付股息正在侵蚀价值。因此,假设股息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是错误的,除非有相关数据支持。
-
太多假设: 股息折现模型充满了太多的假设。我们上面讨论了关于股息的假设。还有关于增长率、利率和税率的假设。大多数这些因素都是投资者无法控制的。这一因素也降低了模型的有效性。
-
税收效率: 在许多国家,支付股息可能并不高效。税制结构的设定可能是资本利得税低于股息税。此外,许多税制可能鼓励股票回购而不是支付股息。
在这些国家,大多数公司不会支付股息,因为这会导致价值稀释。任何只严格相信股息折现模型的投资者将别无选择,只能忽略所有属于该特定国家的股票!这是股息折现模型无法指导投资者的另一个原因。
-
控制: 最后,股息折现模型不适用于大股东。由于他们购买了公司的大量股份,他们有一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影响股息政策。因此,至少对这些人来说,股息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指标。
因此,股息折现模型对于想要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公司的投资者来说并不是很有用。此外,它可能与某些国家遵循的税制结构不一致。
相关文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