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高估问题
人们常常认为投资银行家的角色是为公司争取最高的售价。传统观点认为,价格越高,发行就越成功。然而,多年来,发行公司的管理层以及投资银行家们痛苦地发现,IPO后股价越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公司表现良好。相反,IPO后股价越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本文中提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
抛售和过度修正: 公司内部人士通常了解公司的真正价值。一旦公司上市,这些信息也会被知情投资者所掌握。
如果知情投资者发现股票被严重高估,并且几乎没有可能使股票的基本面价值赶上目前的市场价格,他们就会开始抛售股票。
我们已经在之前的讨论中了解到,机构投资者以及知情投资者往往持有主要公司的大量股份。如果他们开始抛售股票,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的待售股票。最终结果就是过度修正,导致股价暴跌。
简而言之,股票的高估是一个暂时的现象,迟早会导致股价崩盘。
-
不切实际的期望: 如果公司的投资者开始相信这种炒作,即他们也相信公司被高估的价格实际上是其真实价值,那么另一系列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投资者开始对公司有更高的回报预期,这种预期体现在对季度业绩的压力上。
公司会被迫承担风险较高的项目,以满足更高的内部收益率(IRR)和现金流需求,这最终会证明更高的估值是合理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风险项目很可能会弊大于利。
-
导致欺诈: 在许多情况下,被高估的公司管理层甚至无法从高风险项目中获得更高的回报。这时,为了保持数字的增长,他们被迫采用可疑的会计手段。这最终会导致欺诈行为,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已经导致了高估公司的彻底破产。
相反,这些公司本可以承认高估并允许股价回落到合理水平。
几乎所有最终实施欺诈的公司都是因为投资者由于高估而设定了过高的期望。安然、世通和废物管理公司就是这一事实的见证者!
-
设计不佳的收购: 有些公司试图利用其被高估的股票。它们清楚地知道,这种高估是暂时的,迟早会有人意识到股票被高估了,价格将会调整。因此,它们试图在股价被纠正之前利用较高的股价进行合并和收购,并用股票支付。
例如,如果公司A的股票被高估,它会尝试用其高估的股票换取公司B的真实资产。通过这样做,它就抢占了市场先机。当市场最终意识到股票被高估时,公司已经通过高估获得了有价值的资产。有时这些策略确实会奏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已经认识到,如果一家公司匆忙进行收购,并用其股票支付,该公司很可能被高估了。因此,此类交易的宣布会导致收购方股价的调整。即使交易完成,这些收购也很可能失败。这是因为这些收购往往仓促进行,缺乏尽职调查,这个复杂的收购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往往会出错。
-
大股东出售: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股价较高会促使大股东离开公司。
在许多情况下,当估值特别高时,大股东会选择出售他们的股份。这是为了在较高估值时套现,然后在估值回归正常水平时再购入更多股份。然而,在出售股份与再次购买之间存在时间差。在此期间,大股东可能会挪用资金。
此外,由于大股东直接出售股份需要报告,一些大股东会质押其股份以在估值高时套现。在世界许多地方,这些质押交易也需要报告。
归根结底,投资银行家的任务是在公司上市后确保其股票以公平的价值交易。低估的缺点显而易见。然而,股票被高估也有许多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