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成熟度模型及其对组织的用处
=================================
能力成熟度模型
当组织希望获得其质量或运营卓越性的认证时,通常会转向诸如六西格玛、Kaizen或TQM等质量框架。这些只是代表不同的质量和运营卓越性模型,还有许多其他框架。
同样,也有过程能力模型,如SEI-CMM模型(软件工程学院-能力成熟度模型)或特定于软件公司的iCMM,以及PCMM,它衡量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能力或人员管理能力。
所有这些模型都涉及组织在流程方面的成熟度。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内,许多软件公司都努力获得SEI-CMM认证,因为当时的过程成熟度趋势被广泛视为衡量这些公司如何管理其流程的指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推动变革的因素,比如普遍认为亚洲的软件公司(特别是印度的公司)在流程成熟度方面不如西方公司。这就是为什么印度的软件公司广泛采用SEI-CMM模型,因为它被认为是一个流程成熟的标志。
SEI-CMM框架
这些框架,如质量和运营卓越性框架,是基于公司是否定义了流程并优化了流程,以衡量其在质量和运营卓越性方面的成熟度。SEI-CMM模型有五个阶段:初始或未定义、可重复、定义、管理、和优化,这些阶段被认为可以指示组织的流程成熟度。
-
第一阶段是组织没有任何定义的流程,这意味着该组织的做法像是混乱且无计划的。
-
第二阶段是组织的流程足够成熟,可以重复使用,这意味着组织能够在整个组织中重复使用这些流程。
-
第三阶段是流程已经定义但尚未管理,这意味着公司还没有应用标准指标来确定流程成熟度。
-
第四阶段是能够将一个项目的经验带到下一个项目,并且流程足够成熟,可以在整个组织中复制。
-
第五阶段或最高成熟度阶段是组织能够通过每次迭代优化流程,这意味着有一个有意识的持续改进计划在实施。
亚洲公司如何看待CMM模型
这些阶段被视为组织在流程能力方面成熟程度的指标,以及组织在每次迭代中如何进行过程改进。
值得注意的是,过程成熟度的趋势在亚洲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商业模式,而一些巨头如微软仍未达到过程成熟。一些专家认为,对于像微软、谷歌和苹果这样依赖即时改进和创新的公司来说,过程成熟不是圣杯。
与之前断言的亚洲公司广泛采用CMM框架相比,这种观点意味着印度和中国公司热衷于展示自己在流程能力和流程成熟度方面的实力,并将其认证视为证明自己与西方已经成熟的公司相匹敌的一种途径。
结论
最后,根据CMM模型进行认证有其优势,这些优势超过了组织为了获得认证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因为,与那些已经被视为行业标杆的企业不同,即使没有认证,亚洲公司也需要展示自己在流程能力和流程成熟度方面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