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系统方法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
行为系统方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运动。
该运动起源于对传统公共管理方法的抗议,这些方法侧重于组织、制度化、规则和行为准则等,但完全忽略了这些活动的核心——人。
泰勒的工作及其科学管理理念的出现不仅在工业领域引起了轰动,也在管理和公共行政研究领域产生了影响。
亨利·法约尔在与泰勒同时期提出了法约尔主义,提出了一套不同的管理职能和原则,引入了纪律、统一指挥、公平和团队精神等概念。
赫伯特·西蒙是这一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指出行政行为是行为科学的一部分,公共行政的研究不能缺少对个体和集体在行政情境下行为的探讨。
行为系统方法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 文献通常避免过于规范性,而是采用描述性方法,除了在动机研究领域有所例外。
- 重视个体,并关注动机、决策、权力和控制等方面。
- 强调组织的非正式方面以及成员之间的沟通模式。
- 努力定义操作性术语,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如实地调查、实验室研究和统计方法。
- 大量借鉴了其他社会科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知识。
这种方法比早期的方法更有意义且更具相关性,因为它考虑到了政治、社会、经济和心理环境对人的激励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终会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
它还有助于理解公共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展示了行政管理的方式受到人类情感、假设、偏见和感知的影响。我们可能已经在与政府机构和公共管理人员互动的过程中亲身经历过这一点。
行为系统方法在公共行政研究中做出了许多贡献,比如学者们开始研究跨结构和跨文化的行政行为,这进一步为比较公共行政研究铺平了道路。
像所有新事物一样,这种方法也受到了批评,批评者无情地质疑这种方法在分析行政问题方面的实用性。
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范围有限,用处不大。公共行政的研究超越了小的社会群体,涉及较大的社区,因此行为系统方法显得不足。
现代的行为系统方法正逐渐向更注重行动导向和规范格式转变。罗斯科·马丁和他的工艺视角更好地定义了这种转变。
它关注决策、结果以及完成特定管理工作所需的政治技能。